当前位置:首页 > 天顺 > 正文

泰勒四段论是什么模式 (泰勒四问)

  • 天顺
  • 2023-04-07 21:59:12
  • 137
摘要: 泰勒教授的四种幸福模式 泰勒教授将人的幸福模式按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两个维度分成了四种: 第一种为只关注当下,不关注未来的享乐主义...

泰勒教授的四种幸福模式

泰勒教授将人的幸福模式按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两个维度分成了四种:

第一种为只关注当下,不关注未来的享乐主义;

第二种为只关注未来,不关注当下的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为既不关心当下的幸福也不相信未来的幸福的虚无主义型;

第四种为既关注未来又注重当下幸福的感悟幸福型。

看了这四种幸福模式,感觉我的人生完整地经历了所有阶段:

年少的时候享乐过,成年后有了目标,会为了未来奔波,像推着巨石的西西弗斯。但突然有一天,我停下来问自己每天反复推石头的意义是什么?

也就是这么一问,让自己变成了第三种的虚无主义类型,总之做什么都苦,任何事都没有意义,未来也只不过是重复现在而已。

后来实在经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了,为了搞清楚不幸福的原因,开始走上向内探索的道路。

期间如饥似渴地读各种书籍,上各种课程:心理学、哲学、佛学、身心灵等等。

也做了长达三四年的实践,用写作疗愈内心的伤痛,用画画提高生命质量与价值感,用站桩冥想来获得身体与头脑上的好状态。

一圈折腾下来,终于来到了第四种。

我不能说自己完全将第四种践行得很好,但至少我的生命底色已经完全改变,很容易感动,更容易关注到身边的亲人与物品,也不再苛责自己,开始学会爱自己,成全自己。

Kaylin教练在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

幸福不在现在,不在未来,是面向未来的每一个现在的感受。

是的,幸福跟感受有关。

察觉自己的感受仍然是我目前很重要的练习。

今天三件值得感恩的事:

1、感恩我吃进去的米饭、白菜与刀豆,是它们支撑着我的生命系统;

2、感恩女儿的笑脸总是让我看不厌;

3、感恩我自己踏出了对父亲沟通感受的第一步。

泰勒目标模式的四个环节

泰勒目标模式的四个环节如下: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

4、依据既定目标评价教学结果。

泰勒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R·W·泰勒提出的一种课程评估模式。泰勒在所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1949年)一书里最早提出应当根据课程目标编制“合理的”课程计划,即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后评估和改善教学制度,直到达到既定目标为止。

泰勒原理的四个环节

泰勒原理的四个环节如下:

第一:科学研究原则。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第二:工人素质原则。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第三:协作原则。与工人的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职能分开原则。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

延伸:

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 、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又叫“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倾向于把课程开发过程变成一种普适性的、划一性的模式,这种预设的、决定主义的课程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遏制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忽视不同学校实践的特殊性;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习者是被控制的对象,在课程开发和教育过程中被置于客体地位,其主体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压抑;

工具化的知识观与社会效用标准观,使课程扮演着社会适应及社会控制的手段之角色,而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改造及重建缺乏责任意识及使命感。

发表评论